她,是一名八零后医者,更是乡亲们身边最踏实、最温暖的“医”靠。她,扎根基层,用仁心感知病痛,用处方笺书写信任。
她,承父辈岐黄之术,读中医千年经典,只为一方百姓安康。
她,就是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白落村赵飒卫生室的赵飒医生。
在河南省邓州市龙堰乡白落村赵飒卫生室,80后乡村医生赵飒每天清晨早早的就开始了她一天的忙碌。问诊、把脉,开处方,赵飒的这份沉稳与娴熟,背后是一个世代中医家庭的深厚积淀。
三代医脉 初心萌发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赵飒,自幼在药香中成长。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备受敬重的老中医,她12岁起就跟随祖父学习医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伴随着她的童年,那些深邃的医理,化作朗朗上口的歌诀,早已融入她的血脉。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些传承千年的智慧,不仅成为她行医问诊的根基,更塑造了她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在她幼年时候,亲眼目睹太多乡亲因贫困而无法就医的困境,年幼的赵飒在作文中立下目标:"我要当医生,造福一方百姓,不求名利,只求百姓安康。"
16岁那年,赵飒就开始接替父亲出诊。寒冬腊月,大雪封门,她独自骑着自行车穿越乡间小路,为无力住院的贫困患者送医上门。回忆起那段岁月,她依然清晰记得那位家徒四壁的患者硬塞给她自家种的蔬菜时,乡亲们眼中的感激之情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刻我更加确信:做医生是我非常坚定的选择"
弃优择乡 反哺桑梓
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赵飒放弃到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选择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用赤诚之心,与父亲并肩战斗,守护家乡百姓健康。那时,由于诊所每天要接诊大量病患,从清晨六点一直忙到深夜十一点。在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中,她始终坚持推广中医药诊疗,"让患者少花钱、治好病,尤其是疑难杂症"——这是她最朴素的追求,也是最执着的坚持。
既精益求精 不负信任
做医生难,做基层医生更难。工作中,她深知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已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为提升医术,勤奋好学的赵飒医生经常外出拜访全国知名中医,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她坚持白天看病、深夜学习,做题、背书、听课成为常态,这些年她的笔记本积累了二十多本,甚至华发早生,挥洒青春,无怨无悔。她说"学习是最好的投资,只要能造福百姓,一切都值。"
仁心仁术 赢得信任
在赵飒卫生室的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个被治愈的病痛故事,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她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无数疑难杂症,更用真诚的关怀温暖了无数个患者的心。
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心中最深的是对家庭的亏欠。“我从未接送过孩子上学,没参加过家长会。”丈夫段军辉坦言:“工作100分,生活上的付出只能50分,尽管把时间经理都用在的了患者身上,我们依然很理解也很支持她。”令赵飒欣慰的是,孩子们逐渐懂事,也逐渐理解母亲的辛勤付出。
传承医道 续写新篇
熟读中医经典名著,是赵飒每天的必修课,在她看来,传承不止是继承父辈的医术,更是要对得起每一份信任。"未来,如果孩子们有意向回归基层,我会全力支持。"这是她对医脉传承的最新诠释,也是对乡村振兴的健康守护。
一方诊室,能纳天地乾坤,三指号脉,可察气血春秋。医脉相传,守护万家安!从十四岁初次抓药到如今的全心奉献,从世代传承的中医世家到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赵飒用她的青春,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与传承,书写了新时代基层医生的敬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