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本义

2018-02-23     中医中药秘方网

“辟谷” 一词古已有之, 在 《史记 · 留侯世家》 中已有 “乃学 辟谷” 的说法, 《现代汉语词典》 [1]73 解释为 “不吃五谷等食物, 方 士道家当作祛病强身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 伴随上个世纪八十 年代末第二次气功高潮, 辟谷已经成为流行度较高的一个词汇, 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和最近五六年, 形成两个研究小高潮。 细究各文 “辟谷” 的内涵, 则大相径庭, 概括起来可分为4种: ① 断食法之一种, 如张立鸿 [2] 将断食分为节食、 辟谷和断食3种, 并 认为辟谷仅是不吃五谷杂粮, 可以茯苓、 葛根之类中药替代; ② 食饵疗法, 如储维忠等 [3] 认为中医学 “辟谷” 的特点是限制或避免 常规主食的摄入, 但必须添加或替代以杂粮及可食性中草药加 工成的 “辟谷食饵” ; ③服气辟谷之简称, 为一种道家养生术 [4] , 也可以叫 “辟谷功” ; ④改良 “辟谷食饵” , 如柔性辟谷 [5] , 在一段 时间内不进食, 仅用特殊益生元代餐来减轻或消除饥饿感的方 法。 此外, 具体的临床试验中, 辟谷的标准也各自不同, 有每日仅 喝100mL蜂蜜的 [6] ; 有不吃任何东西仅饮水的 [7] ; 有每日进食300g 水果的 [8] ; 还有的未说明如何控制热量摄入的。 上述情况说明, 厘清辟谷的含义, 对于辟谷的深入研究极 为重要。 本文拟从文字本义、 历史溯源、 修炼技术、 修炼体验4 个方面着手, 对辟谷的涵义进行分析研究。
文字本义

辟, 《说文解字》云: “法也。 从卩从辛, 节制其辠也; 从口, 用法者也” 。 卩 , 甲骨文 , 象人曲膝而跪的样子, 表示服从的意 思, 所以 《说文解字》 中将 “卩” 解释为 “瑞信” , 就是玉石做的凭 信; “辛” , 甲骨文 , 取象于古代的一种刑具, 针对犯罪而用; 从 口, 即用口 (语言)将规则说明。 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中认 为 “辟合三字会意” , 它包含凭信、 服从 (节制) 、 言语(表述) 三 层涵义, 因为法是公众认同的规则, 公众都要服从。 辟, 在名词 “法” 涵义基础上, 用作动词, 表达 “执法以预防犯罪” 之义, 进 而引申为 “清除” 的意义, 组词如 “辟人 ” “辟恶” 等。
谷, 古文作“穀” , 其形旁为 “禾” 。 禾, 《说文解字》云:“二月始生, 八月而孰, 得时之中, 故谓之禾” , 所以 “禾” 为偏 旁的字, 均为草本植物。 “穀” 则是指带有 “果皮” 的果实, 《说 文解字》说 “穀, 百穀之总名” , 它是所有谷类的总称。
因此, 单从字义分析, 辟谷, 可以直译为 “节制谷物” 或者 “去 除谷物” 。 也就是说, 辟谷意味着控制谷物摄入, 或者不食谷物。
历史溯源
历代文献中,辟谷涵义果如上所述吗?笔者首先选择 二十四史进行分析研究。 二十四史为官方修订的重要历史文献, 可信度较高, 也能大致反应撰写史书的时候, 对于辟谷的认识。
1. 文献线索 从 《二十四史》 [9] 中, 笔者查到的 “辟谷” , 其 出现的特点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 ①所在章节, “隐逸” “方技 (伎) ” “方术” 占据统治地位; ②出现辟谷, 文中前后关联内容 必然伴随 “导引” “服气” “练气” “饵” 等方法; ③主要出现于 《宋史》 以前, 包括《宋史》 。 其所属文献, 摘录如下: 《史记·留侯世家》云: “欲从赤松 子游耳,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 《后汉书·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 云: “颍川郄俭能辟谷, 饵伏苓, 甘陵甘始名善行气, 老有少容, 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呼吸吐纳……左慈到, 又竞受其补导 之术” 。
《梁书· 方术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记载陶弘景 “善辟谷导 引之法, 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 《魏书·志第二十·释老志第十》 云: “授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 遂得辟谷, 气盛体轻, 颜色殊 丽” 。 《北齐书·列传第四十一·方伎》云: “道荣……辟谷, 饵 松术茯苓, 求长生之秘” 。 《南史·列传第四十七·沈约范云》 云: “子旋, 字士规……以母忧去官, 因蔬食辟谷, 服除, 犹绝粳 粱” 。 《南史 ·列传第六十六 ·隐逸下 ·陶弘景》云: “弘景善辟谷 导引之法……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 《北史·列传第七十六·隐 逸·徐则》云: “亦行辟谷道引, 以松水自给” 。 《北史·列传第 七十七·艺术·道荣》云: “道荣……辟谷饵松术茯苓, 求长生 之秘” 。
《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集佛道》云: “道经者……又有 诸服饵、 辟谷、 金丹、 玉浆、 云英, 蠲除滓秽之法, 不可殚记” ; “陶弘景者……修辟谷导引之法” ; “寇谦之……为天师……又 使玉女授其服气导引之法, 遂得辟谷, 气盛体轻, 颜色鲜丽” 。 《隋书·列传第四十二 ·隐逸·徐则》云: “因绝谷养性, 所资唯 松水而已……时有建安宋玉泉、 会稽孔道茂、 丹阳王远知等, 亦行辟谷, 以松水自给” 。
《旧唐书·列传第六·辅公祏》云: “乃与故人左游仙伪学 道辟谷以远其事” 。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四·卢藏用》云: “卢 藏用……学辟谷练气之术”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 逸》云: “道士司马承祯……事籓师正, 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 服饵之术” 。 《新唐书·四夷附录第三》云: “《皇灵》 , 述延年 辟谷” 。 《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云: “(陈抟)抟 往栖焉, 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 但日饮酒数杯” ; “(种放) 得辟谷术, 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 。 《宋史·列传第 二百一十七 ·隐逸中》云: “刘易……习辟谷术” 。 《宋史 ·列传第 二百二十· 方技中》赵自然梦中学习辟谷, “谓曰 ‘汝有道气, 吾 将教汝辟谷之法’ 。 乃出青柏枝令啖, 梦中食之。 及觉, 遂不食, 神气清爽, 每闻火食气即呕, 惟生果清泉而已” 。 《宋史·列传第 二百二十一· 方技下》云: “柴通玄……年百余岁, 善辟谷长啸, 唯饮酒” 。
2. 辟谷具有明确的道家印痕 方技(伎) , 与方术同义, 在中国古代是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的统称 [10]366 。 中国历来就有 “道医同源” 的说法; 炼丹是极具代表性的道家修炼技术; 至 于占卜星相之术, 在道家典籍著作中, 也多有涉及, 是古人了解 和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 自古至今中国多隐士, 其思想渊源 本于 “道家” 。 由此可知, 在古代主流意见辟谷属于道家, 书中 辟谷所涉及的人物有张良、 左慈、 陶弘景、 寇谦之、 司马承祯、 柴通玄等, 无一不是道教中响当当的人物, 也正于此高度吻合。 3. 辟谷并非独立修炼技术 辟谷当属道家之术, 在史书 中总与 “导引” “服气” “练气” “饵” 等同时出现, 两者关系密 切。 根据史书记载, 凡行辟谷之人, 必然同时运用 “导引” “服 气” “练气” “饵” 之术。 这恰恰说明 “辟谷” 从来不单单是 “不 吃谷物” 这样简单的修炼方式。
导引, 最早见于《庄子·刻意》 , “吹呴呼吸, 吐故纳新, 熊 经鸟申, 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士, 养形之人, 彭祖寿考者之所 好也” ; 《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将导引与针、 灸、 药、 砭石、 推 拿疗法并列, 现代也被称为 “中医气功” 。 服气、 练(炼)气则 是极具代表性的道家修炼技术, 其操作要领和中医气功同, 从 三调 (调身、 调息、 调心)操作技术入手, 达到三调合一状态; 不 过服气炼气之目的在于 “长生” 。
《南史·列传第四十七·沈约范云》中的记载, 是二十四史 中唯一将辟谷用于道家范畴之外的例子 “蔬食辟谷, 服除, 犹 绝粳粱” , 但从此例能够看出, 辟谷, 至少在南朝, 并不拒绝 “蔬 食” , 仅仅是 “绝粳粱” , 即不吃米面主食, 但可以食用其他诸如 蔬菜类的草本食品。 服饵, 则是服用耐饥的中药, 沈晓东等 [10] 总 结认为, 辟谷所选药物多为补中益气、 滋阴厚味以及通阳利浊之 品。 在道家经典以及中医古籍的记载了许多辟谷时服用的中药 组方。
由此可见, 史书中所说的辟谷从来都不是单独使用的修炼 技术。 与不食或者少食五谷同时使用的是 “导引” 和 “服饵” 技 术。 如果考虑到服饵为道家人士特有修炼方式的事实, 亦即在 服饵的同时, 他们同时也会行服气导引 (中医气功) 之术。 4. 辟谷主要出现于宋朝之前 有关辟谷的史书记载元明 清后中少有出现, 可能与道教本身的发展或者传播有关: 《道教 经典略论》 [11] 中, 董氏按照道教派别论述道教经典, 涉及正一 派、 外丹派、 楼观派、 内丹派、 雷霄派的道经经典以及劝善书均 止于宋元时期; 詹石窗 [12] 在谈论道教派别时, 也仅涉及到宋元 时期出现的道派。 道教发展的高潮在唐宋, 所以唐宋之后, 史 书未见辟谷记载也并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