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从“电”开始:脊髓刺激术让偏瘫患者重获新生——河南三博脑科医院

奇迹,从“电”开始:脊髓刺激术让偏瘫患者重获新生——河南三博脑科医院

2025-09-05     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四年痉挛折磨,每小时发作七八次——54岁的王大叔一度被困在僵直的身体里,转机发生在河南三博脑科医院,赵萌团队为他实施了一次精准的神经调控治疗。如今,他不仅重新睡上了整觉,更能自如抬手、稳步行走,对未来充满期待,正准备迎接永久植入手术。

四年痉挛煎熬,身体仿佛被“焊住”

曾经热爱运动的他,自四年前颈椎手术后出现右侧肢体偏瘫,身体逐渐被痉挛吞噬。

“胳膊像焊在了身上,抬不起来;手腕一动不能动,最痛苦的是持续恶化的痉挛,从最初每日数次发展到每小时7-8次,身体突然绷直,连呼吸都困难,夜不能寐,常常睁眼到天亮!”王大叔回忆道。

尽管尝试多种治疗与康复,效果始终不理想:肌张力居高不下,右臂呈“跨栏手”畸形无法抓握,下肢活动困难,走路时脚尖外旋、步态异常。

精准植入:"神经起搏器"带来转机

在病友推荐下,王大叔来到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找到常驻河南的北京专家赵萌。赵萌主任全面评估后指出,这是典型的颈椎术后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和痉挛性偏瘫,传统治疗方式效果有限。建议王大叔尝试脊髓电刺激(SCS)测试治疗。

脊髓电刺激(SCS)是一种创新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电极发放微电流,调节神经网络功能。就像为神经系统安装'智能遥控器',赵萌主任形象地解释,“通过精准刺激特定节段,可有效抑制异常信号,改善运动控制”。

团队采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硬膜外电极植入术”,在DSA实时透视引导下,将电极精准放置到目标脊髓节段,最大限度避免神经损伤、确保治疗效果。

两周见证奇迹改变

短短两周测试治疗,王大叔的生活已然重启,他现在晚上睡得安稳,可轻松站立行走,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放松了。显著改善包括 :

痉挛完全消失—— 刺激器开启后,之前每小时数次的强直发作再未出现。“四年来第一次睡了个整觉。”王大叔欣慰地说。

运动功能显著改善—— 原本右臂只能抬至胸前,现在可高举过头;前臂从无法外旋到可自主旋后;手腕可灵活活动,手指已可抓握。

行走能力提升—— 下肢肌张力明显下降,屈髋、屈膝幅度改善,步态稳定了许多。

“SCS不仅缓解痉挛,更重新激活了被抑制的正常运动通路。”赵萌主任表示,“这种改善为我们进行永久植入提供了充分依据。”

目前,王大叔已顺利完成测试治疗,准备回家稍作休整,随后再次返院接受二期手术——植入永久性脊髓电刺激。“赵主任医术高,人也特别耐心,从来不嫌我问题多。”王大叔感慨道,“这个技术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

神经调控改写治疗格局

赵萌主任指出,随着神经调控技术的飞速发展,脊髓电刺激已从单纯镇痛走向多功能治疗时代,尤其在运动功能障碍领域潜力巨大。

“这类疗法非常适合中枢神经损伤后痉挛、偏瘫等病症,它具备‘调节’而非‘破坏’的特性, 微创穿刺、创伤小、恢复快,更符合现代神经外科精准、微创、保留功能的发展理念。”测试先行的模式让患者提前体验效果,避免无效手术。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萌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哈佛麻省总医院访问学者。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转化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脑损伤后偏瘫、脑瘫、截瘫、植物人促醒等神经调控治疗;帕金森、震颤、梅杰综合征、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神经调控治疗;癫痫及癫痫合并抑郁、强迫等精神障碍的综合评估及外科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功能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郑小菊

副主任医师,曾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进修学习癫痫定位诊断及脑电图诊断技术。

专业擅长:癫痫、癫痫术前评估、帕金森病、面神经炎、脑炎、脑卒中及各种头痛、头晕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