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医学世家的许建中教授,从小就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对医生有着别样的情怀,憧憬着属于自己的医学事业那般美好模样。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医学环境的熏陶,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的他,如愿的踏上了从医之路。上大学、读研考博,要在医学这门学科里有一席之地,要让骨科疾病治疗技术在国内外有发言权,这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矢志不渝!
在攻读博士期间,许建中主任选择了骨关节领域,从此便和这个专业结下了三十多年的情缘。研究骨关节疾病是他一生努力的方向,如今,在全国关节学术队伍里都有他的名字,并且他是河南省唯一同时在全国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全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当委员的教授,也是一位致力于骨关节疾病的专家,更是一位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大家。虽然在这三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充满着各种艰辛,但也收获着幸福,这一切都来源于患者的信任。
踏入临床,许建中主任发现医学远远不止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而骨关节病的种类和难度是当时的自己所不能理解和解决的,怎么办?“只有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远,医学更是如此,如果你不进取,不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你只能被淘汰。”站在医学的顶端,这是他一生前进的方向,为此,许建中主任不放过任何一次能够提高技术水平的机会,每年他都会去参加世界顶级的关节学术盛宴,吸取先进的前沿医学知识和技术,并带回国内,结合临床经验,带领团队探索创新,再把这些痛苦小、费用低的新技术应用到患者的身上。
留美归国后的许建中教授率先在省内成熟开展了关节置换不输血技术,膝单髁置换技术,保留部分原假体的关节置换感染控制技术,膝关节感染一期翻修技术,膝置换后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技术,老年膝关节置换后运动恢复的研究,省内率先开展了肩关节疾病的关节镜技术和反肩置换技术,股臼撞击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同时许建中主任也多次邀请国内外著名的骨科专家,前来指导交流,在他看来,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才能碰撞出更加闪亮的火花,才能使技术水平得到精进,才能服务于更多的患者。世界级髋关节翻修大师Paprosky教授也曾到病区参观指导,并对许建中主任和他带领团队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对他来讲,不管行医多少年,对患者全心全意服务的理念,从未改变。”在三十多年的行医生涯中,许建中主任一直都是把患者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许主任说“很多骨关节疾病不是运动造成的,而是歇出来的,长期不锻炼,造成下肢运动功能障碍”。针对这类患者,许主任都是建议他们做一些康复训练,不需要吃一粒药,就能得到恢复。
在骨科界,他成就一个又一个传奇。关节置换,从切口到缝合,33分钟,解剖结构了然于胸,手术熟练达到极致。当然这项手术不仅对医生的技术有着高标准,对手术的环境也有严要求,手术室温度始终稳定在18摄氏度,达到国际标准。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的管理非常重要,把患者的感染率降到最低,让患者能够快速康复,这是骨科六病区所有医护团队共同的追求。
怎样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下床走路,这是许建中主任苦苦追求的目标。他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结合科室发展的情况,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手术方案。如今,在许建中主任的不懈努力下,关节置换术不仅不需要输血,术后还不用放置引流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也减轻了他们的痛苦。有的患者在术后三个小时,就能下地行走,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许建中主任的患者遍布国内外。
在不断克服手术难题的同时,许建中主任也在挑战着自己的极限。关节置换感染,是骨科界的一大难题,人人避之不及,唯有他,每年收治近30例,成为关节置换感染控制第一人。“我觉得我应该有这种担当,应该给他治好病,让他能够重新站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一句简单的应该,背后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别人不敢为、不愿为的,在许建中主任这里,已经成了一种应该。而为什么许建中主任和他的团队能做到?通过他厚厚的眼袋、重重的黑眼圈还有那干裂的嘴唇,仿佛已经找到了答案。
在许建中主任的带动下,他把自己的多年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的医生,而这里的每位医护人员都在为科室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不仅在工作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我能够在这样团队里工作,感觉很荣幸”。“希望他们都能成为业界翘楚,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能在学科建设上助力添彩,服务更多的患者”,这也是许建中主任最愿意看到的。
未来科室能够处于国际一流,能够和国内大医院齐头并进,这不仅是许建中主任的未来规划,更是整个科室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不仅仅在为自己的梦想拼,也在为科室的未来拼,更是为患者能迈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而拼!
他就是爱啃“硬骨头”的拼命三郎:许建中教授!
许建中,医学博士,留美归国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运动医学科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关节学组负责人。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河南医科大学骨科学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获骨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工作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至今;2008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年,获得博士后研究毕业证书。获多项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文章50余篇,副主编专著2本。专业特长及创新: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技术。率先在省内成熟开展了关节置换不输血技术,膝单髁置换技术,保留部分原假体的关节置换感染控制技术,膝关节感染一期翻修技术,膝置换后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技术,老年膝关节置换后运动恢复的研究,省内率先开展了肩关节疾病的关节镜及反肩置换技术,股臼撞击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关节学组委员,关节镜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师学会委员,关节工作 委员会委员,膝关节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关节镜学组委员;
美国关节外科杂志中文版编委会委员;
美国运动医学杂志中文版编委会委员;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中文版编委会委员 ;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
是河南省唯一一个在全国骨科学分会和医师分会里都有他名字的教授。
坐诊时间:每周二、周四上午(河医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