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 郑大五附院儿童早期发育与评估中心儿童发育系列科普

  • 2020-10-20
  • |
  • 来源: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 浏览次数:2730次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新时期儿童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早期发育与评估中心,是由河南省卫健委为主管单位,河南省发改委审批的“河南省儿童早期发展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该中心设有生长发育门诊、体格测量室、神经心理测评室、营养与喂养门诊、高危儿保健、早产儿随访、发育行为门诊、家庭养育咨询指导室等诊室,对全省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与个体化指导、心理测评、发育行为异常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身高管理,体重管理,矮身材及性早熟的诊治等,使每个儿童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

为促进此项工作的广泛开展,郑大五附院儿童早期发育与评估中心专家精心推出儿童发育系列科普,敬请生长发育期儿童家长关注。呵护健康,共同成长,我们一起来!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的黄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多达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轻度的生理性黄疸对机体是有益的,但是当新生宝宝的黄疸出现过早、升高过快、黄疸重、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病理性黄疸时,就需要引起家长重视了,需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干预,预防胆红素脑损伤发生。

新生儿为什么“黄”?

新生儿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

(早产儿低于70天,足月儿80天 成人120天)

胆红素产生多。

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能力不足。

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全,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十分有限;

排入肠道的胆红素又被大量重吸收,导致肠肝循环增加。

怎么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其特点为: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5mg/dl。

4.血清总胆红素值尚未超过小时胆红素曲线(Bhutani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或未达到相应日龄、胎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

病理性黄疸

1.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早)。

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超过小时胆红素风险曲线的第95百分位数(高);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5mg/dl(快)。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长)。

4.黄疸退而复现;(反复)。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生理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病理性黄疸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由生理性黄疸转化而来,黄疸属于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应该由医生来鉴别、诊治。

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干预,积极寻找引起增高的原发病因,预防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病理性黄疸原因众多,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三类: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

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生成增多。

   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儿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引起溶血等。

   血管外溶血: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等。

   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重症感染可导致溶血。

   红细胞增多症:宫内慢性缺氧、糖尿病母亲所生婴儿、母胎或胎-胎输血、脐带结扎延迟等。

   肠肝循环增加:饥饿、喂养延迟、先天性肠道闭锁、巨结肠等均导致胎粪排除延迟,胆红素重吸收增加,红细胞膜、形态或红细胞酶缺陷等。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缺氧和感染:抑制肝脏酶的活性。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药物:磺胺、阿司匹林、美辛、毛花苷丙等,可与胆红素竞争性结合Y、Z蛋白,影响胆红素转运。

3、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使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如果同时有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能伴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所致。常见的有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糖原累积病IV型、酪氨酸血症等,肠道外营养所致的胆汁淤积,胆道闭锁。

病理性黄疸的危害?

胆红素过高对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及血液、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更重要的是易引起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病理性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当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透过血脑屏障后入侵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胆红素常造成基底神经节、海马、下丘脑神经核和小脑神经元坏死,相应部位神经核黄染,故又称核黄疸,核黄疸的后遗症表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脑瘫、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等。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避免胆红素水平过高,是预防胆红素脑病最有效的方式。

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时,光疗是首选干预方法,安全简单有效。光疗,临床常用蓝光,可使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结构发生变化,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后者可不经过肝脏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

药物治疗

为辅助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应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肝酶诱导剂以及一些口服中药制剂。

换血疗法

以血库血液置换出患儿血液达到降低血液及细胞外液中胆红素浓度,这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出现严重溶血、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或已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医生将会选择这种“不得不为”的方式进行治疗。很多时候,当我们做好了有效疾病管理的时候,完全是可以避免走到“换血”这一步的。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防治宗旨是减少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和防止胆红素脑病。因此,呼吁各位家长:当发现宝宝出现黄疸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就医,避免胆红素并发症的发生)应实时关注黄染程度、持续时间等,及时就医,医生会针对个体具体评估其风险,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才能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祝愿所有的宝宝都健康成长!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