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 中医骨伤迈入智能诊疗新时代:洛阳正骨联合清华大学发布具身智能通用技术

报道 | 中医骨伤迈入智能诊疗新时代:洛阳正骨联合清华大学发布具身智能通用技术

2025-09-28     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百年正骨技艺遇上具身智能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5年9月25日,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与清华大学在洛阳联合发布“中医骨伤具身智能医疗装备通用技术”,推动中医骨伤诊疗正式进入“传统经验+数字智能”深度融合的现代化新阶段。

开幕式由洛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金乐主持。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劭春,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王耀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姬淅伟,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相继致辞。会上,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高晓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进行系统讲解。

发布会现场,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党委书记潘晔等领导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成精准操作演示,展现其在复杂骨伤诊疗中的高精度执行能力。这是医院联合清华大学打造的“诊—治 —康”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多模态数据融汇技术统筹中医四诊与医学影像信息,成功构建起覆盖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会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晓龙以“中医骨伤诊疗的现代化突破——基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精准诊疗与传承创新”为题作项目报告,并共同启动“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多模态骨科诊疗康复一体化建设”项目。

作为拥有232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长期面临优秀医师培养周期长、手法精度依赖个人经验、康复过程难以量化等挑战,为此,医院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数字骨科中心,依托三维重建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系列精准骨骼三维数字模型,为AI诊断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并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AI辅助诊疗系统,将“手摸心会”的临床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可学习的算法模型,形成“数据建模—智能诊断—精准治疗”的全技术闭环。

目前,项目已实现三项关键突破:建立了中医骨伤多模态数据标准,让“手摸心会”的经验得以量化传承;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适配中医诊疗需求的骨科智能机器人,实现了精准操作;形成了“中医辨证+智能精准”的中西医融合诊疗新范式。在临床应用中显著提升诊疗准确率和康复效率。

面向未来,医院计划逐步实现技术从院内全覆盖到下沉基层,最终构建全国性的协作网络,让这项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从依赖经验的“手摸心会”,到数据驱动的“智能精准”,这场发生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的医疗革新,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中医药的广阔前景。传统中医药正在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为守护百姓骨骼健康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