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传家学 妙手护乡邻 | 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书院村第七卫生室陈朋耀

仁心传家学 妙手护乡邻 | 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书院村第七卫生室陈朋耀

2025-09-30     河南公共频道健康同行

在豫西南的乡土间,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他扎根基层 37 个春秋,脚步遍布农家院落;他将 “行医先修德” 刻进骨子里,用双手为乡邻解除病痛;他以党员的担当,用半生时光守护一方百姓安康。他,就是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书院村第七卫生室的陈朋耀。

1.承父志从医,把“修德”刻进行医路

陈朋耀与行医的缘分,始于年少时的两个触动。一是看着周边群众就医不便,常常为了看一次病要奔波许久;二是受当医生的父亲影响—— 每治好一个病人,总能获得乡邻的尊敬与爱戴。这份对“医者价值” 的向往,让他坚定了学医的决心。1988年,从内乡卫校毕业的陈朋耀,正式接过父亲的药箱,回到村卫生室。父亲的叮嘱他至今铭记:“行医先修德,有德行了,才能给人诊好病、治好病。” 这句话,成了他 37 年行医路的 “指南针”。

日常诊病时,他总把患者的身体状况记在心上,出诊途中发现疾病信号,会及时提醒乡邻早诊早治;遇到急诊急危重症,他先在一线做好初步救护,再争分夺秒联系转诊,绝不耽误病情。“能治好病不耽误病,能治的治,不能治的积极转诊”,这简单的一句话,是他始终坚守的行医理念。

2.施仁心助邻,用担当诠释党员本色

多年来,陈朋耀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期间,他进入院校继续深造学习并考取中西医执业医师证,跟随国内知名疼痛专家李蕴麟教授、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宣蛰人教授、中医名家陈明教授等。陈朋耀依托祖传秘方,结合现代医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从胃脘疼痛到颈椎腰椎顽疾,他运用家传手法与药方,配合温针灸,激活经络、祛除寒湿,让患者从痛苦中解脱。村民陈先生因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连路都走不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带着检查报告找到陈朋耀,“陈医生说‘能保守治疗’,我当时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在陈朋耀的治疗下,不到一个月,他就能自己下床走路,生活逐渐恢复自理,“现在干农活、做家务都没问题,真的太感谢陈医生了”。

在书院村,提起陈朋耀,乡邻们说得最多的是“贴心”“靠谱”。他从不是只坐在卫生室里等病人上门的医生,而是把邻里感情揣在心里,用真诚与善意对待每一位患者。面对患者的感激,陈朋耀总说:“乡邻们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作为有着 31 年党龄的老党员,陈朋耀的担当远不止于诊室。多年来,他参与贫困大学生救助。“这是党员应该做的,贫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能为他们尽点微薄之力,值!” 面对团县委送来的证书,他的话语朴实却有力。

3.盼医道传承 让守护乡邻的接力棒传下去

如今年近花甲的陈朋耀,心里多了一份牵挂 —— 家族的医道,如何传承下去?这份牵挂,在儿子决定回到身边后,终于有了答案。

陈朋耀的儿子曾在外地工作,看着父亲年事渐高,却仍在为乡邻看病,而家传的医术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他下定决心:回来跟父亲学医。“看到很多病人搀扶着来,经父亲诊治后能恢复得很好,大家反馈都好,我也想把手艺传下去。”陈朋耀拍着儿子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期许:“既然你回来了,未来家族的医道传承、医德医风传承,就全靠你了。希望你好好做下去,把它发扬光大,更好地为乡邻服务。”

37 载春秋,陈朋耀从少年时背记“汤头歌诀” 的炽热医心,如今已是乡邻们信赖的“健康守门人”。他尊古而不逆古,仁心施仁术,守护的不仅是豫西南这片土地上百姓的健康,更守护着中医的根与魂。而这份扎根基层、服务乡邻的热忱,也终将在代代传承中,继续温暖一方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