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助眠商品增幅118% 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到底如何拯救睡眠?

  • 2019/11/20
  • 15:21:25
  • |
  • 来源:
  • 浏览次数:4226次

据《北京日报》报道:某电商平台的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90后购买进口助眠类商品的增幅为118%,人数占总消费人数的比例为62%,超过了其他年龄群体的总和。

虽然嘴上说着“11点后夜生活才刚开始”的豪言壮语,但购物清单里面的一系列助眠产品,褪黑素、眼罩、精油、香薰机、睡眠灯、乳胶枕……它们深深地出卖了90后们想睡个好觉的愿望。

用上了新买的睡眠耳塞;换了一个更贵的枕头;强迫睡前只刷半小时手机;在枕头上喷朋友推荐的“助眠喷雾”;还吃了2粒褪黑素……但依然挡不住长夜漫漫空寂寥的时候,你才醒悟——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睡!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失眠?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失眠呢?

哪些原因造成了失眠?

失眠症是指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以下几种原因可造成失眠:

1、药物原因

长期服用兴奋剂,会导致人失眠。除此之外,长期过度依赖安眠药入睡的人,一旦停药,也会陷入失眠的困境。

2、生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影响

患有生理疾病的人通常会因为身体疼痛而难以入眠,如患有溃疡病的人经常会被深夜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痛醒。另外如哮喘病、关节炎、皮肤瘙痒、腹胀等均能引起失眠。

对于心理疾病而言,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

3、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的改变

周围环境噪音不断、强光刺激、室温太冷或太热、住所更换、轮夜班、倒时差等均可引起失眠。

失眠应该如何应对?

1、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不良的睡眠习惯是诱发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纠正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不仅是治疗失眠的基础手段,也是预防失眠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

早晨准时起床,以维持生物钟的稳定;

中午不宜睡多,以45分钟为宜,防止晚上无睡意,躺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下午2点前要完成午睡,有没有睡都要起床;

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帮助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睡前运动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运动时间控制在睡前6小时左右进行为宜。

睡前喝杯加蜂蜜的牛奶、用温水(40~50℃)泡脚、阅读书籍、听些轻松的音乐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入睡。

2、采取干预措施

如果生活方式的调整没法解决你的睡眠问题,我们就需要采取专业手段进行干预,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手段。

非药物治疗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众多,如心理治疗、光照疗法、中医针炙治疗等。其中心理和行为治疗是首选的失眠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失眠患者。

药物治疗

失眠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部分苯二氮䓬类受体激动剂(分为苯二氮䓬类和非苯二氮䓬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

用药小贴士:

遵循治疗原则的同时需兼顾个体化原则。用药从小剂量开始,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药物剂量。

按需、间断、足量给药原则。

用药疗程:可根据患者睡眠情况调整维持时间。需要注意的是,4周以内的药物治疗可选择连续冶疗:超过4周的药物治疗应重新评估后治疗。换药指征:包括①推荐的药物治疗无效;②产生耐受性;③不良反应严重;④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⑤使用>6个月;⑥有成瘾史的患者。

药物治疗次序可先从短、中效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开始,若无效,优先考虑同类药物中的其他药物;仍无效可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再无效可联合使用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当规范的药物治疗无法获得满意效果时,应转换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终止治疗的时机与原则: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采用减少睡前药量和/或变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的方法逐步减量、停药,但要避免突然停药,以减少失眠反弹。

总之,失眠治疗药物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即时就诊。

药娃温馨提示:

有的小伙伴担心安眠药有依赖性与成瘾性,排斥处方药,自行选用酒精、含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如抗组胺药)或具有安神作用的中药(如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等)。

但酒精会减少深睡眠,增加夜间觉醒次数;外源性褪黑素与机体内源产物不同,治疗失眠的效果尚不确定;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不推荐作为失眠的常规用药;而中医讲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辨证施治,不根据具体情况用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以上措施建议小伙伴们谨慎选用。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