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遭遇脑卒中。患者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脑卒中偏瘫已折磨她三年多,肢体疼痛、紧绷、无力,连抓起一杯水都困难。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赵萌博士介绍,脑卒中后偏瘫病例不少见,患者常伴多种不适。像李女士这样的患者,我国有超1300万,致残率高达75%。偏瘫不仅禁锢身体,更锁住生活希望。然而,一项名为‘神经调控’的创新技术,正为无数家庭带来破茧重生的希望。
1.破茧技术的诞生
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年来在神经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赵萌博士擅长通过微创神经调控技术治疗脑出血、脑卒中等后遗症,如偏瘫、车祸外伤引起截瘫、癫痫、帕金森等疾病。
赵萌博士介绍,神经调控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精准刺激神经系统,重新激活受损的神经通路。脊髓电刺激(SCS)技术在脊髓外植入微量芯片,就像在神经通路上安装了一个“信号增强器”。通常会建议患者先进行一个微创测试,通过体外外挂的刺激器进行短时程治疗,有助于个体化测试。如果效果良好,再将电极导线和刺激器全部植入皮下,患者可长期佩戴,植入的设备工作时间最长可达20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会逐步积累。
2.神经调控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神经调控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手术如神经根移位术等,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和更复杂的操作,可能会对神经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神经调控技术则是一种微创的、可逆的治疗方法,它不破坏任何神经组织,只是将芯片放入体内。如果没效果,可以将芯片去掉,患者不会受到额外伤害,还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这种可逆性设计,让神经调控技术成为一种安全、无损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重生的曙光
经过2周短程刺激,李女士疼痛消失,肌张力得到缓解,肌力显著提升。从无法站立到独自行走,患者和家属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患者激动地说:“我没想到还能自己走路,这太不可思议了!”家属也欣喜若狂:“看到他能站起来,我感觉生活又有了希望。”这些可编程的芯片将在皮下工作最长20年,随着电刺激的累积,奇迹正悄然发生。赵萌博士带领的团队,已经为千余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4.未来展望
神经调控技术的适应症正不断拓展,从肢体疼痛到偏瘫康复,未来还将攻克更多神经系统疾病。这不仅是医学的突破,更是生命的礼赞。它以精准、可逆、安全的方式,重新激活受损神经通路,助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重燃生活希望。随着技术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患者受益,重启生命律动,书写精彩人生。
河南三博脑科医院,以“发展神经科学事业”为使命,将北京的优质资源辐射至中原大地,作为神经调控技术的前沿阵地,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治疗方案,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新生。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创新技术,为患者带来健康与幸福。